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与创新思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书法与创新思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理解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正确理解创新与传承关系,是书法创新的关键。 书法的传统博大精深,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在当下普遍缺乏传统的影响下,切勿挑食,否则挑三拣四,反而适得其反,导致严重营养不良。
书法的传承与创新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矛盾中的有机整体,传承不会阻碍创新,只会促使变革。
传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这个飞跃,如同飞机发明,难乎其难。当年,普通人不会想到飞机能飞上天;即使有人想到了,但没有足够智慧、胆魄和毅力去实践,也不会成功;只有莱特兄弟,天资+努力+运气,才能实现从小就梦想着飞向蓝天的伟大工程。
有人认为,戏剧、服装、建筑、绘画等艺术,已经走出传统模式,大胆尝试,融入了时代新风的元素,是为创新。而为什么书法不能呢?
书法的传承与创新,与其它艺术有本质的不同。国画早在宋代就形成了成熟的以写意为主流的文人画;而书法是文字的艺术,文字的发展和演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约定俗成的文字结构规律,譬如“人”,无论何种字体,基本都是一撇短,一捺长,即适合书写习惯,也符合审美情趣。而有人不怎么想,搞变体创新,把“人”撇捺写成一样长,或一撇长一捺短。
有人主张书法可以运用国画的“泼墨”、“破锋”等手段,增加笔墨情趣和视觉冲击力。
这种做法,我们从历朝历代留世的经典法帖中,几乎找不到有刻意为之的现象,即使颜真卿的祭姪文稿,虽然笔墨看似临乱无法则,实乃是颜真卿集毕生功力,融悲愤之情、心手两忘的笔墨痕迹。
林散之先生晚年变法,作品中时常出现墨块和破锋,这是在特殊的年代,改革开放,书法热刚开始,加上林老集一生之功力,作品给人以清新和时代感。如果,以现代审美视之,或许就没优势了。故林散之风格,“只有其一,不可有二”之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此说 ,当下书法就不能创新了吗?
如何理解书法的继承与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事物都是可以引合而相比较,在另一个意义上,每一事物都是个别而无可比拟的。
比如书法继承,并不是停留不前的传承,相比较传承应该有发扬光大。但有的古典东西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不可丢掉,故舍弃不美的,留下好的东西。如此不全盘的丢弃,才有创新的成功。
因而创新要慎重渐行的过程。有的依然还在浏览古风。依然没有看够,所以理解很多人与古的情结还是很深的。因此书法艺术厚度跨度,仍然还有一个时间时空。此时的古典艺术依然生命力旺盛。锐化而创则有失去古典的底蕴。
那么继承与创新之间有不同的一般的亲切感,继承古代人的书法传统,在其中傲游领略其妙,也是众家的愉悦和快乐无比,对于创新更加勇气,或是牺牲自己的部分传统。叛逆部分古典笔意风貌,及丰茂的古韵。加进自己的东西去替补古人没有的东西,是为高境界。
创新者为了书法的更加妩媚动人心魄,可以将自己时代的底蕴,用自己的情性表现出另类的妙笔,为我们的时代创造出中国汉字书写的新意,应该说是一种慧心和干劲,认真的,稳步的进行“创造发现”,这是真诚的与古笔墨融合。值得拥有这份发展的趋势。
同样我们也应该尊重众人喜欢古典艺术的书写。不可一味创新就是最美的艺术,创新作品还有待时空之轮的砥砺实践,才有真理。有足够大众的承认与欣赏点赞,才有时代的创新而引合众人的思维变换,有一个漫长岁月的过程。切不可急躁,若以此而骄傲沾沾自豪,霸气于众,而作为出名的噘头。那更是愚蠢,自己砸自己的脚。
如此理解。小议有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与创新思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与创新思维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