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现代战舰市场趋势图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现代战舰市场趋势图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排水量军舰能抵挡多大海浪狂风?有什么科学依据?
别和大自然作对,现在的军舰也好大吨位邮轮也好,最大也就能抗12级大风。
而台风风力12级往上的多了去了。
一艘船的抗风等级是可以很轻松的通过计算得到(回复力臂、进水角、横摇角),但在实际中,简单推算的抗风等级又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我们不能单纯的分析风级,还应该考虑浪的影响。
既然作者问到了有什么科学依据,那么我就来简单阐述一下。
首先要从海洋中的波浪说起,海洋中的浪主要为风浪和涌浪。风浪是由风压和气流与水面的摩擦产生,短暂而剧烈,涌浪一般是远处的海面长距离传输而来规则而平稳的浪。要确定这两者就需要制定出完整的海浪谱,有了海浪谱才能精确的计算出船舶在水面的稳定性。
现代船舶的设计建造在满足了抗小风小浪的需求后都会回避抗风等级这一点。先进的气象学已能满足现代航海的要求,再高再先进的抗风等级也无法保证在与大自然的抗衡中毫发无伤。
恶劣天气能躲则躲,能避则避。人类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大自然抗争。
谈到这里我还想到之前很多“专家”说“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不行,风一吹就倒了。朱姆沃尔特级***用穿浪逆船舷舰体在抗风浪等级上确实要比同吨位的差点点,但万吨的排水量足以抵抗10左右的风浪,作为战舰也已足够,傻子才往风里钻。
排水量大小决定了船只抗海况风力等级,排水量大则抗力强反之则弱。现在的***通常可以抵抗12级台风或八级海况,但6000吨以下排量的船只抗海况和抗风能力逐渐降低,这也是一般3000吨以下排水量船只不去远海航行的原因。当然抗多大级别海况和风力仅靠大吨位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些高科技的***手段,除了包括建模分析其强度,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以外,还配备有减摇鳍装置,再加上船长和船员丰富的操作经验素质,把握所有的科学依据都转换成了船只抗风浪的综合能力。
12至13级,再大风任何水面舰也不能避免损伤,但排水量决定船只是否抗风能力强,这是指排水量为6000吨以上的战舰,但排水量为3000吨以上战舰仍然可以抗衡10级台风,而排水量为数百吨舰艇极限是7.5级风和4.5米大浪,科学依据1、是乔治.莱格级驱逐舰曾经尝试过抵挡9级大风和7米大浪,该舰算是现代化战舰,但依然安然无恙的走出风力区,安然无恙的情况下是指舰体,并不包括雷达和表面的各种仪器。图1是乔治.莱格级驱逐舰正在风力区行驶,看到其舰体上下颠簸,仿佛是坐过山车。
2、米军小鹰号航母曾经赶赴战场撕杀,国防部允许它通过风力区,要知道有小鹰号就有先进雷达,雷达能预测风力区在哪儿,这样能绕道而行,避免与大自然抗衡,但是军令如山,小鹰号也是急功近利,奔向风力区正中下怀,走向风力区适合西方人性格,他们如得天天挑战12级台风呢,这样一来,小鹰号通过风力区符合舰上乘员的民意。图2是小鹰号通过台风覆盖范围,其雨刮不断运动,前面的海浪相当大,应该是9级大风以上。
很久以前,也就是二战尾声时,米军上将哈尔西所掌控的舰队在菲律宾沿海附近遭遇17级台风,单是海浪就达18、19米,该舰队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击,多艘5000吨以上舰船被风力整没了,该次海事故不亚于日军偷袭夏威夷。
人类制造任何的大型水面舰不应该与大自然抗衡,这样一来,增加伤亡事故,更何况军队是国家宝贝,不是战争,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有时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就像蚂蚁与大象相比,没有可比性,俗语话说:欺山莫欺水,更何况大风大浪,大自然力量能秒杀一切。
结语:排水量大的军舰一般能抵挡12级台风以下,要是12级以上台风就很难抗衡了,上个世纪至有多艘大型水面舰在台风风力中心实践过,这就是科学依据。
前段时间出现了一件军舰因暴风雨而沉没的***,就会有军迷想知道大排水量军舰能抵挡住多大的风浪,一般来说排水量越大的军舰就越比较稳当,而且还有一些其它的防护措施。现在的军舰的排水量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大的,最小的也有4000吨了,最高的也能达到几十万吨了,越大排水量它就越稳,就越不会轻易的被海浪狂风打翻。现在的航母最多也就能抵挡住大概12级的台风,军舰比航母的防护措施多些,最多能抵挡大概13级的台风。
军舰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在海上遇到海浪狂风的情况,正常情况下的大风是打不翻军舰的,因为军舰上有一些应对大风的措施,比如说军舰一般都装备有减摇鳍,减摇鳍的作用就是在大风袭击下减少船的摇动,还能够使军舰在风浪的袭击下进行加速,让军舰能够快速穿过风浪区,降低军舰遇险的概率。
上世纪美国的一支舰队遇到了台风的侵害,遇到的台风等级大概是17级,这种级别的台风造成的海浪浪高达到了25米,所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对美国这支舰队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美国多艘航母直接损坏,其它的军舰也有多艘损坏。即使是现在的军舰正面遇上这种级别的灾害也是不可抵挡的。但现在的科技是非常发达的,能够利用气象卫星提前探测到在这种灾害从而对这种灾害进行避让。
排水量与能抵挡多大的海浪没关系,如果硬要说有,那就是船越大越怕风浪,因为在风浪中常常是一半船体重量需要靠船体支架承受,反复受力很容易造成金属疲劳,船体断裂……当然船体越大,在风浪中摆动的振幅越小,船上人员晕船越轻,相比船体碎裂沉没,您认为哪个应该是首先考虑项?
魏源的《海国图志》为什么在日本更受欢迎?
对当时的日本来说,这本书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向,代表着先进文化,是最好的启蒙书,有极佳的指导意义。不花钱不出力搞到这种东西,当然会当成宝贝。日本当时就是派人出去也不一定有水平写成海国图志这种层次的书。实在无语!
《海国图志》,(清.魏源著)。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促使人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
全书***用 “图” “志” 配合的编撰方法。“志” 是全书的正文,记述亚洲、 非洲、 欧洲、 美洲各国情况, 包括历史、 地理、物产、 经济发展、 交通贸易、 政治情况、 风俗、 宗教等。
《海国图志》发行后,由于在大清无人问,遭到冷遇乃至唾弃的书。然而,历史却一波三折,1.在当时愚昧排外,坚持“天朝上国”的妄自尊大观念主宰着“天朝人心”;2.汉武“罢去百家,独尊儒术”2000多年的儒术思想的正统,逐渐进化成影响统治者与百姓的思维固化,“学而优则仕”科举信念;统治者推行文化(字)狱,无视世界发展潮流,且视西方科技科学为奇技淫术;3.由于被“夷(英国)”所败后,连谈海外之事都成为禁忌,就算提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醒目理念,也是无人无问。所以,在当时《海国图志》的清新的醒目理念,只能是非主流的理念。
1851年,一艘中国商船在日本长崎港,被查到卷本《海国图志》,随即被当成***克扣下来,1854~1856,日本岀版了21种不同版本《海国图志》。此时日本还处在锁国状态,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史称“黑船***”,日本人震惊,深切感受到日本与外国的巨大差距,这时魏源这部书却让日本人如获至宝,与日本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革新意识,一拍即合,擦岀了维新的火花,“倒幕运动”“明治维新”,且大力倡导教育和科学,成为东方强国。因此也可以说《海国图志》的醒目理念,开创和启发日本人民智的近代意识。
(谢谢各位,抽出宝贵时间,驻足观读。这么长篇论,确实耗时间,总结一下如下两个原因,造成《海国图志》在中国、日本,不同的两种待遇。1.当时中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不重视《海国图志》的醒目理念;2.日本,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发的重视《海国图志》的“睁眼看世界”理念。)
中国自先秦一直到晚清,在政治、思想、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几乎一直在抱残守缺,尤其是对政治和思想,死抱着孔孟之道、仁义礼智,迷信祖宗,迷信孔孟,以至于西方工业化都发展了多年,坚船利炮都已经逼到了国门口,统治者们还在闭关锁国,自得其乐。所以,当时我们自诩为天朝上国的这个东方大国,却被马克思比喻为“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木中的木乃伊”,人家已觉,四万万同胞却依然得意,浑然不觉。
终于,1840年,英国的炮弹轰开了这个庞大老态帝国的国门,送来了***,赚走了白银。在高大而不可一世的洋人面前,在人家先进的武器面前,在人家不断侵蚀夺取国家利益面前,绝大多数人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过也有极个别人被炮声惊醒,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的人,如林则徐、龚自珍,还有魏源,他们都堪称先知先觉,在思考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于是,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了能够知己知彼,请魏源编辑《海国图志》一书,以便去了解华夏之外的茫茫世界,看看那些高大的洋人是怎么回事,看看他们为什么能造出那么坚的船、那么强的炮,从而去寻找应对的办法。
1841年,魏源被两江总督裕谦聘用为幕僚,曾直接参与过抗击英军的战事,还在前线亲自审讯过俘虏。后因清***战和不定,左摇右摆,十分气愤。恰在这时,林则徐因禁烟受朝廷主和派排挤,被罚到新疆伊利去效力赎罪,二人在镇江会晤,林则徐交给他《四洲志》稿本和大量的珍贵的图表资料,郑重委托他编撰《海国图志》,在接受林则徐的委托后,魏源立即辞职归乡,专心著述去了。
1844年后,魏源根据林则徐给他的资料,开始编撰《海国图志》,于1852年完成。《海国图志》成书百卷,篇幅宏大,是中国最早一部由国人自己编撰的有关世界各国知识介绍的巨著,涉及世界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宗教、历法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当时,算得上一部世界大百科全书。
编撰《海国图志》的目的,一言以蔽之,就是后来***都熟悉的那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普及这本书里的知识,希望国家向西方学习他们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既学习养兵练兵的方法,又学习造枪炮军舰等先进武器,也包括先进的治国经验。
然而,初衷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腐朽的清王朝里尽是一些食古不化的守旧者,他们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谁会去操心什么夷之长技。而稍明事理者,担心学夷之后,把自己的既得利益给剥夺了,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海国图志》在中国出版后,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欢迎,有些人买去看看,也不过猎奇而已,看着好玩。而在官方,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851年,《海国图志》漂洋过海到了日本,日本人争相借阅,甚至出现了《海国图志》的手抄本。不久,日本官方开始正式出版《海国图志》,随即风靡全国。从1854年到1856年短短三年间,日本就岀版了20多种不同版本的《海国图志》,此书甚至成为了日本朝野上下革新内政的“有用之书”。据说,1898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访问中国,李鸿章问他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伊藤博文说:“可以去看《海国图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现代战舰市场趋势图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现代战舰市场趋势图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