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券商未来市场趋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券商未来市场趋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银行和证券哪个更有前途?
银行,因为银行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有钱多的用不着多余的存在银行,一是保险二是还能得到点利息。
再者没钱的人如果想做点生意,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有钱的人如果生意做大了自己的钱不够也可以向银行申请***。证券公司就不能满足客户这些要求
券商行研的未来怎么样?
券商这个行业,未来会一直好下去;但是,很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好。
首先,之所以说未来一直会好下去,是因为行业属性决定的。我们知道,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促进资金的合理配置,把合适的钱投资到应该投资的地方去。只要市场经济一直存在,金融市场的这一功能就会一直发挥作用。而券商作为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渠道之一,(比如说,投行部门,促进客户和企业之间的对接;研究所,向资金持有方推荐更值得投资的公司),基本不存在消亡的可能。
那么,为什么又说不会像现在这么好呢?首先,当今金融行业获得的受益相较于其他行业实在偏高,高收益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很多高学历的人才都流向了这个行业。那么结果,自然就是供大于求带来行业人员收益水平的下降(相对下降,即收入增速相对别的行业可能不会那么快)。未来,金融行业平均收入可能还会较别的行业高(毕竟作用关键),但是也会逐渐恢复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这个行业未来必定会解散,因为这几百万券商全靠投资者用家里钱拿来供养的,当投资人钱被上巿公司券商行业印花税吸干后,就会树倒猢狲散,比如2000年底上证指数收盘2074点,A股经过18年健康发展,上证指数上涨不足1000点,如果扣除上证50指数狂拉失直部分,18年平均上涨不足40点,凭这点涨幅单供印花税都不够,发生这样事虽然股民都难以接受,但这都是命别怨谁,再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但股民家里钱榨完了券商们也应理解。
对于做行业调研来讲,券商可以说是最好的平台。行业研究是有价值的,需要下苦功夫。做好几个方面,就非常出色,要求真实。都是基本功夫。
第一,了解行业内各种产品的功能,以及每一种产品的生产,所用到的原材料,每一种产品的工艺。一定要做到真实详细客观。
第二,对行业内公司的了解,每一家公司产品的差异,哪怕是极其细小的差异,也要了解并重视,每一家公司的市场地位,以及他们的上下游客户。
第三,了解每一家公司的核心人物,对每一个核心人物做出准确的判断,不可以出大偏差。
第四,了解公司管理水平。
第五,跟踪行业发展动态。
利用券商研发平台,做好基本功,前途宽广,至于分析师排名,其实不用太在意,做好基本功才是真正的竞争力。券商研发平台很好,有兴趣做行业研究,是非常好的选择。
本人离证券行业很近,谈谈切身感受:
1、行业发展有些误入歧途。
由于券商行研几乎不能真实预测那只股票的涨或者跌,所以大家对预判结果越来越不关心。大家关心的有两个因素:一是能否上榜新财富,这导致在每年的新财富评比时,各个行研首席开始“各显神通”。二是能否吸引大众的眼球,行研人员开始标题党、剑走偏锋,变相取悦大众,以获取关注度。
2、竞争会越来越惨烈。
比如说,券商首席的待遇很高,但是很多老总对其提出高规格要求。比如,方正证券要求任泽平必须进入新财富宏观研究排名的前2位,最后,任泽平也没能实现。另一方面,在与大券商的竞争中,中小券商的行研才叫苦,即使写得很好,也基本没有人看。
3、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有的券商行研首席经济学家的收入已经1、2千万,并且由于券商注重明星效应,首席的年薪还有抬高架势。然后,首席经济学家都是出席各种活动、发言,真正干活的普通研究人员有个2、3十万就不错了。通常,能进入新财富前三名,年收入可在300万左右,其助理可以在100万左右。没进入新财富的行业首席,可在100万左右。
4、分析范式面临变革。
以前,券商行研主要是去上市公司调研,分析上市公司季度财务报告。现在,很多行业都有了电商大数据,可以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向。而传统的看季报的方法,数据至少要滞后3个月。所以,金融大数据分析、智能投顾等,对券商行研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券商未来市场趋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券商未来市场趋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