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泉州创新思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泉州创新思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作为福建三大中心城市,泉州如何实现城建提升和集聚人才?
一,泉州不是三大中心城市,当然一直也不是,也不奢望。
二,泉州的目标是坚定不移发展实业。都说泉州只有轻工,其实不是。泉州芯谷投产,石化、装备制造和轨道列车的发展,重工业和高新科技也会逐渐让众人明白这个城市才刚刚起步,远远不是有些人臆断的只有低附加值的产业。
三,虽然二产比例很高,但是因为总产不低,所以三产的量其实也高于一般城市。社销的量摆在那里,并且19年被中央重新核算后发现,泉州其实报低了,加上发达的乡镇经济一直不在统计视野内,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各种数据,一直是被低估的。毕竟人口基数摆在那里。
四,因为发达的乡镇经济,就业就在门口,泉州人进城的欲望并不强烈,甚至市区的日子还不如下面的好过。市区人口增加的速度缓慢就可以看出。既然市区没人口,那集中财力服务少数人就很不经济了。
五,人才是流动的,泉州房价低,一切都在起步,太高端的人才需求也不高。建一流大学其实能留下多少也很值得怀疑,最务实的想法是,够用就好。毕竟将近九百万人,人才辈出,并不像一些需要接盘的高房价城市那么急迫吃相难看。
首先,现在已不提三大中心城市了,只提两大中心,即福州和厦门了。泉州明显是被抛弃了。万事要靠自己。
其次,关于城建,老城区是明显只能保护,要拆容易,高楼也容易,古迹拆了可就没有了。城东东海大片地,发…展这些地方就可以了。
再次,说到交通,我不明白为什么许多人以地铁为惟一标准。都已经不批了就暂时不要纠结了,可以申请轻轨或BRT,把泉州市县郊区和晋江石狮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对泉州的认同感也会增强,撤市设区会更水到渠成。很多人都把顺序弄反,觉得要先撤市设区,然后建地铁,问题现在人家不乐意,对你认同感不强。硬搞只会事倍功半。
第四,吸引人才方面,泉州一向是弱项,泉州人对教育的重视一向不够,才会发生把华大逼走这种事。真是短视到无语。如今要亡羊补牢,莫过引进别的大学分校,别再死守着泉州师大与黎大了,闭门造车不是光凭你砸钱就能办好大学的。更别提你不舍得砸钱了。
泉州的发展得有大格局,长周期的规划,得几任官员百姓一起努力,Gpt多少对老百姓没啥用,把城市建设得老百姓宜居,外地人爱来泉州安家立业,这样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发展的好。
省的十四五规划已基本不提三大中心城市的说法了,只提强省会和强门户,这对于泉州无异于釜底抽薪,在全无政策的情况下,更是没有了半点的余地,夹在这两只老虎的中间,如果在不发挥出自身的万亿城市为依托的能动性主动性那真得是愧对这座千年商业历史城市和这里的人们的重托了。
那泉州自己呢?就说说自己内部的问题吧。既没有实际举动和措施进行内部整合,一个撤市设区都迟迟不动,也没有构建地铁等大交通网打通其六脉格局的决心。更没有魄力和格局去引进和建设一两所高水平的大学为泉州服务。空有个经济架子,那迟早也会被架空的,泉州的发展路只会越来越难走。
我想说事在人为,但我们的努力真的够吗?前有狼后有虎的环境认命了吗?这不是泉州人的性格,但也必须做一下深刻的自我检讨!泉州一直弱势常被人笑说成低调,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那是真无奈啊!原因是何级别用何层次的领导,何层级何层次的领导决定了地方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没错!但二十几年来泉州经济第一,政治地位为何长年始终严重滞后原因何在?像江浙地区有些地级市在他们省内地位也是非常了的的,政策分享一点不弱,为何更好的经济、人口区域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泉州做不到?政策面被抽干,我们真的用心努力去争取了吗?我们也明白级别摆在那,旁边两个城市都是上级。我们话语权决策权全无。但这就是给一直努力拼经济的泉州百姓和社会的理由吗?对泉州百姓公平吗?那这么大的经济体量的城市为依托的人的能动性可动性都去哪里了?对一方水土的责任感都去哪里了?
我们多希望少一些来镀金的过客,多一些有作为有魄力有担当的能人智者啊。不然真可惜和辜负了这一方努力拼经济几十年上千年并始终坚守于不败之地的热土啊。
还有我也必须深刻指出泉州人一味重经商的性格缺憾也甚为不明智,必须自我深刻检讨。我们必须用更高的格局认识到政治为官才是保持和维护地方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新思维。只有经济没有政治地位的城市是没前途的,再好的经济也是守不住的。总之泉州真的很难或者说很难堪!我们自己必须深刻反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泉州创新思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泉州创新思维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